便攜式射線檢測儀廣泛應用于壓力容器、管道焊縫、航空航天構件及應急搶險現場,能夠快速、高效地揭示材料內部缺陷。然而,
便攜式射線檢測儀核心為X射線或放射源,若操作不當,不僅影響檢測質量,更可能引發輻射安全風險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:安全評估與設備檢查
安全區域劃定:
根據射線能量和檢測距離,依據《輻射防護規定》劃定控制區與監督區,設置警示帶、輻射標志燈和“禁止入內”標識。
確保非操作人員撤離至安全距離,必要時使用輻射劑量儀監測環境本底。
個人防護:
操作人員須佩戴個人劑量計(如熱釋光劑量計)、輻射報警儀,并穿戴鉛衣、鉛眼鏡等防護裝備。
設備檢查:
檢查主機、X射線管頭、探測器、電池電量、連接線纜是否完好無損。
確認平板探測器表面清潔,無劃痕或異物。
檢查高壓電纜絕緣層是否老化,接頭是否牢固。
二、參數設置與設備架設
選擇檢測模式:
根據被檢材料(鋼、鋁、復合材料)和厚度,選擇合適的電壓(kV)、電流(mA)和曝光時間。可參考設備內置的“材料-厚度-參數”數據庫。
設備安裝:
將X射線管頭固定在三腳架或磁力支架上,對準被檢部位,確保射線束垂直于探測器表面。
探測器置于工件另一側,緊貼表面,避免錯位或傾斜。
使用準直器限制射線束范圍,減少散射,提高圖像質量。
三、輻射安全確認與啟動檢測
最終安全確認:
再次確認控制區內無人,警示系統已啟動。
操作人員退至安全位置或使用遠程遙控器。
啟動曝光:
按下啟動按鈕,設備發出聲光提示后開始曝光。
嚴禁在曝光過程中靠近設備或調整位置。
實時成像(如支持):
在安全區域通過無線終端或顯示屏實時觀察圖像,判斷是否需調整參數或重復檢測。
四、檢測后操作:安全關機與數據處理
關閉射線源:
曝光結束后,立即關閉X射線發生器,確認輻射指示燈熄滅。
拆除設備:
待系統斷電后,小心拆卸探測器與管頭,避免磕碰。
圖像處理與存儲:
在主機或電腦端對圖像進行放大、對比度調整、缺陷標注,并生成檢測報告。
圖像與參數自動關聯存儲,支持導出為PDF或DICOM格式。